全国人大:近十年出台新法数量同比增三成,修法量增加近两倍
时间:2025-07-06 03:55:16 出处:热点阅读(143)
近十年间,全国中国法律体系日益完备。近年加近4月25日,出台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新法修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数量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介绍新时代立法工作的同比成就与进展。
许安标介绍,增成党的量增两倍十八大以来,到4月20日闭幕的全国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全国人大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近年加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8件,出台修改法律234件,新法修法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数量决定99件,作出立法解释9件,同比现行有效法律292件,增成“这组数据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跟上一个十年进行比较,新制定的法律数量增加了1/3,修改的法律数量增加了近2倍,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增加了1.5倍。”
与此同时,立法形式上亦更加丰富多样。许安标表示,全国人大统筹运用立改废释纂等多种立法形式,发挥不同立法形式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立”,就是制定新的法律。“改”,就是对已有的法律进行修改完善。其中也有全面修改,我们一般叫做修订,也有部分修改,通常是修改决定,还有个别修改,对同类问题进行打包修改,或者说一揽子修改。“废”,就是废止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定、条文。比如,适应新时代社会治理的要求,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收容教育等法律规定和制度。“释”,就是对法律进行解释,进一步明确法律条文规定的含义、适用情形、范围等。“纂”,也就是对某一领域相互关联的法律进行整合、修改、补充,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这十年中,这几种形式都得到了充分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际上,在我们立法工作中,还有授权决定、改革决定等立法形式。”许安标说。
他同时指出,近十年来,法律体系也日益完备。比如,编纂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重要法律——民法典。国家安全、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要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统领性法律相继制定出台,生态环境、教育科技等重要领域的法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修订,网络信息、生物安全等新兴领域立法取得突破,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强涉外领域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取得显著进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
此外,全国人大还不断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渠道,确保立法项目的确定,法律草案的起草、审议、通过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听到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确保立法反映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要求。
“我们现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草案,原则上都要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过去只是初审的法律草案在网上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现在是这个草案在二审之后,根据各方面的意见修改完善以后,再次公布征求意见。”许安标表示,现在,法律草案在二审之后再次公开征求意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十年来,共有205件次法律草案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参与人次超过119万,提出的意见有350多万条。
上一篇: 回复关注函 国立科技又出信披疑点